技术分享 - 设备圈技术专著
-
计划以某个公开文献中介绍的两千吨级的大型高耸反应器为原型,对其进行基于动力学时程分析的抗震计算。[本话题由 KennyShen 于 2016-02-26 15:31:50 编辑]主要内容为:1.概述:介绍抗震分析的相关内容2.技术特性:介绍本设备的基本技术情况2.1系统结构2.2设计条件3.基于有限元的地震分析3.1几何模型和网格3.2地震加速度时程3.3ANSYS中的大质量法3.4Abaqus中的直接法3.5结果对比4.结论附:参考文献内容、步骤、方法都来自公开文献,引用内容已注明,已确认不涉密。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如能入选,会不定期发布编写和分析进展,听取大家意见后改进。
-
本案例将由wanliping(http://shebeiq.com/?321)主笔,我协助。
-
准确预测结构在中震和大震柞用下的弹塑性响应是实现性能化设计的关键。从线弹性分析到弹塑性分析,是结构抗震计算的一个重要进步,同时也对结构分析计算手段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早期的研究者在计算手段有限的情况下,采用单自由度模型,或者剪切层模型,弯曲层模型来研究结构的非线性地震行为,虽然这些模型距离实际结构的非线性行为可能存在很大差距,但是由于其参数简单明确,故而基于这些模型还是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结构地震非线性响应结论,这些结论对于目前结构抗震设计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计算力学的发展,非线性分析的软硬件工具已经变得日益成熟。特别是纤维模型、分层壳模型等微观精细化模型实用化以后,可以说,以目前的计算工具和手段,对于一般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工程的有关需求。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工程人员还不熟悉,或者不愿意采用弹塑性计算。尽管如此,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发生过强地震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已经得到普遍应用。而我国在汶川地震后,性能化抗震设计的需求得到极大推动,因此对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的要求势必会越来越高。[本话题由 KennyShen 于 2016-03-04 19:52:48 编辑]
你还不是该群组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
现在就加入。